最新动态
热点推荐
民主管理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为加快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而接续奋斗


——在宁德师范学院二届四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

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魏远竹

2022年6月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做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学校“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和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紧扣校第二次党代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教育教学、疫情防控、安全稳定和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在应对挑战中主动作为,在爬坡过坎中砥砺前行,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十四五”事业发展的稳健开局。

(一)坚持政治引领,统筹推进学校事业发展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推进“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活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加坚定不移地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加强思政建设,突出铸魂育人。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学校培养建设,完成“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中期考核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选配思政课教师6人,公开招聘辅导员6人,落实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有关政策保障。实施政工队伍能力提升工程,举办第一期为期近一年的培训班,增强政工队伍能力素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样板。《政工队伍技能提升(第一期)经典工作案例集》参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立项,1人获评首届福建省“最美高校辅导员”。扎实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优化改革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以项目为抓手总结推广思政育人品牌,获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2项、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1项,推荐教育部思政研究文库1项。

三是抓严抓实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组织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和专题调研,建立宣传思想工作量化考评机制,加强新闻工作队伍建设,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有关工作。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和信教情况排查,有针对性加强教育引导。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加强学术预审,规范科研活动,严把教材选用关、学报编辑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阵地审查审批和台账登记制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四是持续推进廉政建设。切实履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将廉政工作融入平常、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制定《审计委员会议事工作规定》,共实施干部经济责任审计10人次、专项审计3项,发现问题40项,推进审计整改21项,已完成18项,剩余3项问题正在稳步推进。建立健全教学、科研、预算、后勤等相关的管理制度11项,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强化基建工程、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提升风险管控,持续巩固党风廉政建设成果。

五是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大力弘扬“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等优良作风,建立中层干部例会制度,进一步转作风、改文风、变会风。结合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共组织调研活动185场次,汇编调研报告28篇,建立再落实“1+N”工作台账,梳理工作任务45项,均已得到落实。加强督查督办,围绕上级决策部署、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定事项等开展督办98项次,印制督查通报10期,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六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我为师生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共解决教职工周转住房、停车难等民生实事35项。开通“处长信箱”,及时回应师生诉求,打通服务师生“最后一公里”,2021年累计办理群众诉求400余件。规范精准地做好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累计资助约2万人次,资助金额近2千万元;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服务,2021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为96.44%,高于全省同类高校就业平均水平。践行服务为本,做好教职工慰问帮扶等工作,切实维护教职工权益;办理医疗互助83人次,协调教职工子女“幼升小”35人,开展慰问400余次,贴心做好事办实事;围绕老干工作特殊性,筑牢老干工作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老干部满意度。

(二)加强内涵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一是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坚持立德树人,贯彻“五育并举”,制定《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修订《关于深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配足配齐劳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体育教师,开足开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积极申报省级“双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接受了体育教育、学前教育两个师范类专业评估认证。扎实推进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建设,新增硕士生导师18人,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3人。新设茶学等4个本科专业,组织开展第十二届“教学质量月”,推动教育教学内涵发展。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省级一流专业2个,入选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项、省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励47项、省级奖励143项。其中,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是福建赛区唯一获全国一等奖的参赛队;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2项、省赛奖项9项;获福建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奖项19项,学校连续五年获优秀组织奖。

二是科研创新水平稳步提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建设为导向,抓住“双一流”建设契机,积极推进科研创新。修订完善科研平台管理等制度,组织开展第十二届“科技活动月”,积极申报和建设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基地)及科研项目,师均科研经费达11.95万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61项、横向项目65项,校内科研专项立项134项。“绿色能源与环境催化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闽东畲医畲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智能生态旅游与休闲农业重点实验室”先后通过评估、验收。新增“宁德市茶叶审评中心”“宁德师范学院茶叶审评中心”“宁德普惠金融研究院”等研究和服务机构。全校共发表论文220篇,出版著作19部,获得各类专利、著作权76项,成果转化66项。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完善“引育留用”人才政策体系。新引进和培育教授、博士28人,新增省级高层次人才、省“雏鹰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闽江学者讲座教授等各类高层次人才9人,选派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访学研修10人,组织教师参加能力提升培训587人次,认定双师双能型教师213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健全教师管理与支持政策体系,修订完善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聘等人事制度,进一步改进教师评价体制机制,着力破除“五唯”顽疾,树立鲜明导向。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举办“为教师亮灯”公益活动,举办第37个教师节庆祝大会,培育和挖掘师德典型,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四是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健全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持续对标推动四大产业学院和闽东乡村振兴学院建设。继续实施“服务地方专项行动计划”,派出科技特派员团队6支、41人次,开展推进乡村振兴科技服务项目10项,完成霍童溪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村庄规划评估。推进对接服务四大主导产业合作项目第一轮28个项目,已完成10项,并开展第二轮16个项目。举办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培训班,承接非学历教育培训班85个;开展“田教授”网络直播课堂4期、在线学员24.4万人次。附属宁德市医院落实公立医院改革任务,持续推进医学中心建设,狠抓重点专科和学科规范化建设,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同时,加快推进医院迁建(二期)(三期)项目建设进度,主动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积极为宁德市补齐卫生短板。

(三)坚持深化改革,提升办学治校水平

一是科学谋划学校发展蓝图。召开校第二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办学定位和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夯实“内部治理水平、办学条件设施”两项基础性保障,抓住“增强人才竞争力、增强科研贡献力、增强服务社会影响力”三个关键发力点,通过实施“六大提升”(教育质量、人才队伍、科研水平、产教融合、内部治理、基础设施)工程,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2021年,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10个发展专项规划以及11个二级单位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完成。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遵守和执行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决策制度,坚决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及时制定或修订《继续教育管理办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36件,加强制度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开展党内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新修订的《教育法》《安全生产法》《档案法》等,积极开展“国家宪法日”和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参加“学宪法 讲宪法”网上学习和“宪法小卫士”等活动,举办“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主题讲座,增强师生法治意识。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开展保密工作自查自评自纠工作,组织师生观看保密教育片、参加保密知识竞赛活动,筑牢保密防线。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制度,落实公开事项清单,完善校务公开渠道,加强内容更新,充分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及时修订“两案九制”等系列制度,落实落细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保证了“线上教学随时启动、线上线下随时切换”,做到疫情防控不松懈、教学科研不放松、改革发展不停步,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和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附属宁德市医院63人驰援莆田抗疫,在一线展现了担当作为。特别是今年福建疫情、宁德疫情期间,全校师生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迅速行动,共克时艰,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实现了校园零传播、零感染、零病例,守住了校园疫情防线

四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财务方面,上年结转结余资金5538.44万元,2021年总收入28334.84万元,总支出31679.60万元。多渠道争取办学经费,获得市级财政拨款11056.5万元、各类专项经费6313.79万元,切实保障基本运转资金。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缩各项行政性支出200万元,合理配置预算资金,为学校内涵建设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坚持精打细算,强化预算管理,加强日常监督,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后勤保障方面,医学院项目竣工,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顺利完成地面沉降修缮,彻底消除长期存在的校园安全隐患;完成两个食堂装修改造,提高了餐饮服务品质;建设“闽东之光”雕塑,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湖边环境治理、校园环境改造提升等民生工程,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五是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建设对照文明校园创建指标体系,扎实推进第三届文明校园创建和申报工作。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沉着应对、科学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和突出矛盾。牢固树立安全底线意识,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原则,通过持续宣传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在全校开展“平安单位”创建工作,学校被福建省教育厅认定为第一批省级平安校园。定期分析研判安全稳定形势,扎实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和演练,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完善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切实保障校园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1年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新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是在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全校上下团结一致、努力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全体教职医护员工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道路上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总体办学条件还相对较弱,办学经费仍然短缺,获取资源能力有待增强,治理效能有待提升,社会美誉度有待提高;二是内涵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学科专业特色不够明显,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还需增强,科研成果转化成效不高,产教研融合不够深入,对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需增强。三是工作作风还需改进,部分干部的拼劲、韧劲有待提升,部分教师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待激发,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有待增强。

这些问题和困难都是学校发展亟需突破的瓶颈,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振精神,通过改革创新来增强发展动力,通过团结拼搏来克服困难。


二、2022年学校主要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同时也是落实学校第二届党代会部署、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之年。今年,全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办学特色,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聚焦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建设,大力实施“三大内涵建设”攻坚行动,努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任务:

(一)坚持政治统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目标要求,对照“九个坚持”和“四个服务”,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学校培养建设,以“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为主要抓手,构建完善“大思政”格局。深入实施思政理论课“一攻坚四创优”行动,推动新时代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和质量提升。持续开展政工队伍能力提升工程,打造一批思政精品项目,加快构建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三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调查研究,提升分析研判、应对处置能力。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抓好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安全,加强重点人、关键点、敏感事的管控,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加快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培育网络宣传员队伍,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严格审批各类报告会、研讨会和讲座,规范管理校园网、宣传栏、广告栏、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守牢课堂教学、网络等意识形态阵地。

(二)实施“三大内涵建设”攻坚行动,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师范教育亮色工程”攻坚行动。师范教育一直是我们的办学底色和亮点,必须继承和弘扬师范教育优秀传统,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造就一批师德和专业基础深厚、教学技能扎实、综合素质较高的基础教育师资。今年,围绕师范教育,重点实施五项工程:一要实施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工程:制定出台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方案,把师德教育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广泛开展师德教育主题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打造师德养成教育基地,强化育人环境建设,使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师德感染和熏陶;优化师德养成教育过程评价,构建师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共同体。二要实施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工程: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优质实习实训基地;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确保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的20%;规范落实教育实践管理,确保每位师范生教育实践累计不少于半年;完善师范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落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持续跟踪反馈机制,推进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三要实施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工程:严格落实下校实践锻炼制度,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师教育教师下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实践锻炼;开展有组织的培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用好教师评价“指挥棒”,激发教师从事师范教育的积极性。四要实施师范专业课程建设提升工程:强化专业特色建设,加大教学成果总结凝练,力争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大线上教学金课建设,力争获批1-2项师范类专业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加快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进度,确保英语、小学教育、化学、生物科学4个师范类专业今年顺利通过二级认证。五要实施教师教育文化提升工程:打造师范教育文化长廊,建设师范特色校园文化,挖掘宣传和表彰一线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先进典型,增强教师从教荣誉感,把名师宣传建在学院一线,以名师示范促进和引领师范生师德浸润与养成。

二是实施“应用型人才质量工程”攻坚行动。服务国家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今年,我们要在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努力为地方培养“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重点抓好五项任务:一要深化产教融合,实施好对接基础教育、主导产业、乡村振兴、卫生事业、地方文化等“五大服务工程”。二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抓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课程设置、拓宽多样化培养渠道等工作。三要建好产业学院,围绕专业、课程、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八共建”,努力将四大产业学院建设成为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就业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四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增强教育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能力,重点打造新材料、新能源、乡村振兴、海洋经济、茶产业、畲医药等科研团队,加强基础前沿和重点领域研究,推动高校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五要抓好毕业生就业,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要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组织开展访企拓岗行动,打通毕业生就业渠道;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鼓励和引导毕业生留宁就业。

三是实施“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育工程”攻坚行动。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范畴,要聚焦现存的主要短板和问题,进一步凝练特色和补齐短板,高质量完成首批拟立项申报硕士学位点学科专业的建设任务,力争2023年顺利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今年,要重点抓好三项任务:一要扎实推进硕士授权单位建设。硕士授权单位建设是今年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认真抓且抓到位,重点在基础保障、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申报材料的组织等方面抓好落实,稳步推进并做好各项建设工作。二要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引育留用”并举的人才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持续优化管理和服务,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完善考核评价,综合评估师德师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情况,不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三是要持续改善条件保障,对标硕士点建设指标,做实发展性项目储备,积极申报中央支持地方等专项,加强督促指导,提高专项资金的执行率和使用效益,推动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三)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加强重大事项的法律审查,实施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制度和决策执行力,实现办学治校按照法治化、制度化的方式运行。集思广益修订《宁德师范学院章程》,健全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转高效的规章制度体系;健全师生权益保护救济机制,完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法治教育。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筑牢保密防线。落实信息公开制度,推进校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切实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完善信访处理机制,努力畅通师生诉求表达渠道,高效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让师生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二是提升治理效能。今年,学校将收归省管,管理体制调整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给学校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要主动出击,不断加强与省教育厅、科技厅、人社厅等主管部门与兄弟院校的沟通联系,同时深化与属地宁德市的交流合作,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要按照省管本科高校的要求,优化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深入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不断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水平。继续从学校长远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出发,拓展收入来源,盘活办学资源,加强财务内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信息化建设,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深化后勤管理服务改革,增强后勤活力与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改善图书馆条件,加大馆藏资源建设力度,优化阅读环境,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三是推进民主管理。全面落实教代会职权,充分发挥学院教代会在民主管理、信息公开方面的作用。加强提案落实工作,明确提案办理责任人、时间进度及质量标准,提高提案办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答复。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完善困难教职工帮扶体系,大力开展抗击疫情一线工作人员的慰问活动,加强老干部、妇女工作,积极落实教职医护员工的人文关怀。

四是强化民生保障。坚持夯基础、补短板、惠民生,让学校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校师生。关注师生切身利益,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全力解决师生最急最忧最盼的民生问题。持续完善食堂、宿舍、教室等基础设施,大力营造宜学、宜研、宜居的校园环境。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呵护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帮扶工作,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培训,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高质量就业。附属医院要坚持以生命健康为目标,加强区域医学中心建设,持续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宁德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宁师力量。

五是筑牢廉政防火墙。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持续完善制度机制,规范内控流程,强化审计监督,聚焦行政审批、科研管理、“三评一赛”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保持高压反腐态势,不断提升“三不”综合功效。深化开展廉洁教育,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和师道医道尊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医护员工加强党性锤炼,正确处理公与私、亲与清、情与法的关系,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着力纠治“四风”树新风,推动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全面筑牢安全防线,维护校园安定稳定

一是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当前疫情防控的复杂严峻形势,坚决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全校师生健康安全。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持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是创建更高水平的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积极配合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照文明校园创建指标体系,扎实推进第三届文明校园申报和创建工作。统筹改革发展和安全稳定,进一步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全面落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持续推进“平安单位”创建活动,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整治,建立健全校园安全体系。深入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盯紧盯牢消防、食品、交通、疫情防控、实验室及校舍安全等重点领域的薄弱部位和关键环节,全面排查安全风险隐患,扎扎实实推进问题整改,坚决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使命在肩,初心如磐。让我们紧密地团结起来,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要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而接续奋斗,奋力谱写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一条:担当作为 砥砺前行 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下一条:习近平为何如此重视“学史”

关闭

地址:宁德市东侨经济开发区学院路1号   邮政编码:352100
Copyright &copy www.nd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0024257号
主办单位:宁德师范学院工会   电话:0593-2979187   传真:0593-295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