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热点推荐
民主管理

凝心聚力 深化改革 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凝心聚力 深化改革

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在二届一次教代会暨工代会上的学校工作报告

魏远竹

2019年3月3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宁德师范学院一届一次教代会暨工代会以来的五年多,全校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地方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围绕“应用性、师范性、地方性”的办学定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学校顺利地通过了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评估、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培育单位,连续两届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各个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一)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办学治校的有机统一。五年来,我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执行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系列的主题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先后接受了省委巡视、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X”专项督查,集中整治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肃监督执纪,查处了一批违纪违规行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深入探索“党建+X”模式,开展了党建工作标杆学院创建、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十百千万”工程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入选2018年度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1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1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2个,全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改革创新、立德树人、校企合作、科研服务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了全面从严治党和办学治校的有机统一。2018年教师节前夕,省委于伟国书记给我校化学与材料学院教师党支部全体教师回信,充分肯定了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无怨无悔扎根闽东老区,潜下身子教书育人,自筹资金奖教助学,积极助力创新创业,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我们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着力建设“十大育人”体系,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持续开展了“学习《摆脱贫困》构建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开展了“我的中国梦”“学习青年榜样习近平,树立青年正确成才观”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成立了校院两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了“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计划、“第二课堂”计划,启动了“金课”建设、“一流专业”建设,引导教师回归潜心教书育人、学生回归刻苦学习。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竞赛捷报频传,获得各类学科专业技能竞赛国家级奖项234项、省级492项。在2018年第五届福建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竞赛总成绩排全省第二名。在第十六届省运会(大学生部)的各项赛事中共获得田径体育乙组总分第二名、公体组总分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8中国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报告》中,我校在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中位列福建省第9位。

(三)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进一步壮大。我们将人才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人才办和教师工作部,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人才政策,加大了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博士学位教师由2013年的24人增加到2018年的79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教育科研类引进生2人。截止2018年底,学校专任教师502人,有正高级职称48人、副高级职称193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3人。5年来选派教师到国内高校访学、国(境)外进修学习达到161人。聘请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地方文化专家、企业家等优秀行业企业人才55位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并努力促使其融入我校相关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我校的人才队伍素质持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

(四)坚持需求导向,学科专业逐步优化和提升。根据宁德市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增设了工科、医学、师范、应用型文理课等本科专业16个,我校的本科专业数从2013年的17个增加到2018年的33个,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从2013年的4599人增加到2018年的8452人。2015年我校开始停止专科招生,2018年开始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17年整合闽东卫校等资源成立了二级医学院。截止2018年底,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33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工科专业、应用型文理专业约各占三分之一,其中包括省级应用型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专业群3个、省级服务地方特色专业6个、闽台合作办学专业5个,学科专业结构基本适应宁德市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五)坚持产学研结合,科学研究持续突破。建设了“国家海洋局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冶金新材料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新能源汽车电机产业技术开发基地”等省厅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3个;教职工累计获得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6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2017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在省属高校中位列第7名,201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2014-2018年累计获得科研经费8253.8万元。获得各类横向项目80项,设立了服务地方专项行动科研项目46项。累计获得各类专利385件,其中发明专利39件、实用新型专利287件、软件著作52件、外观设计专利7件,举办了2届专利成果推介会。

(六)坚持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服务地方的能力日益扩大。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成立了首家全国地方志系统培训基地、首个地方志与地情文献人才专修班、三祥新材订单班,与青拓集团合作成立了青拓产业学院,与教育部数据中国合作方成立了中科曙光产业学院。与时代新能源、上汽宁德基地、品品香茶叶等宁德支柱产业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承担了2015年全国首届青运会击剑比赛的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击剑中心的充分认可和表彰;在福建省第十六届省运会、第十届老健会中,我校承担了省运会3项赛事、大运会大部分赛事以及中心城区青少年运动员的食宿、开幕式大型节目表演和志愿服务,近4000名学生开展了共22万小时的志愿服务,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获评为省运会先进集体。每年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暑期社会实践,其中我校的“大学生村官助理志愿服务团”获得团中央“强国杯”2015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积极开展教育精准扶贫,长期坚持选派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后山夜校”三十多年如一日开展义务支教活动,2018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同时,我们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服务,开展了全省方志系统管理干部培训、公务员培训、全省小学学科带头人培训、全市中小学教师岗前培训以及各类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培训。坚持紧接地气,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每年设立服务地方专项科研项目,组织教授、博士等专家服务团,深入各县(市、区)开展科技扶贫活动;通过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专利成果推介会等方式推动现有科技成果转化,共有30多项成果与企业成功实现对接。积极发挥服务地方的智囊团和智库作用,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其中编制各类地方规划20余项。为新福建、新宁德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七)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积极传播闽东之光。组建了闽东地方文化研究、闽东红色文化研究、畲族文化传承发展研究、茶文化与茶产业研究、木拱廊桥研究等具有闽东特色的文化类研究创新团队,编纂了《四库全书闽东卷》。开设了《畲歌》《茶文化》《柘荣剪纸》《廊桥文化》等闽东文化类课程15门。建设了“闽东红色文化教育中心”“畲族文化教育中心”等两个中心展馆,学校还引入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密隔舱福船。学校建设了剪纸协会、茶艺协会等9个文化传承类学生社团,设立了“闽东畲族歌言传承工作室”“柘荣剪纸衍生品艺术实践工作坊”等闽东文化类工作坊,持续开展了“红色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以及以“诗词古韵,文化宁师”为主题的诗词大会、以“沐经典之风、积万言之声”为主题的语言艺术大赛等文化活动。“畲族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和“闽东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基地”分别入选省级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和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基地。“挖掘凝练传承畲族文化项目”获得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学校日益成为传播闽东之光的重要窗口。

(八)坚持依法治校,逐步完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制定了《宁德师范学院章程》并经省教育厅核准实施,修订了有关管理、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一系列的制度文件,修订完善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等议事决策规则;建立了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教授治学体系;健全了以“教代会”为主体的民主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了“国家宪法日”等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法治意识。贯彻落实《保密法》,强化保密责任,规范保密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和合同管理机制。落实信息公开制度,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要求逐项及时地予以公开。

(九)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坚持“四下基层”制度和领导干部联系师生制度,通过深入基层调研、与学生面对面等途径,了解师生困难和诉求,尽力帮助解决教师住房、子女入学等难题,逐年提高了教职工绩效工资。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定期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坚持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同志,丰富老干部各类文体健康活动,落实离退休教职工的津补贴、医药费和各项福利待遇。努力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宿舍楼安装了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设施,加强食堂环境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稳定伙食价格,进一步改善了图书馆、教室、考研自习室等学习环境。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形成了“奖助贷勤补免绿”七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大力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每年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及各类专场招聘会,年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左右,学生年底就业率达到95%以上。建立健全了师生申诉维权机制,切实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大力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经常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校园安定稳定。学校连续被评为福建省“文明校园”、宁德市“平安单位”,为师生营造了和谐、文明、平安的校园环境。

(十)坚持夯实办学条件,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我们完成了体育馆、逸夫实训楼、学生公寓E、F、G楼、教师公寓楼、新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办学基础设施体系。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增校园用地104亩用于医学院建设,医学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市发改委立项并纳入省重点工程项目。我们加强了校园绿化和校园景观建设,校园绿化逐年提升。加强了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以及各类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教学科研设施进一步改善。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届一次教代会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不断提升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新突破,这些成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宁师人一棒接着一棒、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校学校向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全体师生员工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在新的前进道路上也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高层次人才依然缺乏,学科带头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距离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指标还有较大的差距;二是体制机制的激励和约束导向还不够鲜明,教师评价、绩效收入分配、职称评聘、岗位设置和考核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三是教育教学理念还比较滞后,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等建设推进步伐较慢,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还需大力提升;四是服务宁德“一二三”发展战略的能力不强,特别是与时代新能源、上汽宁德基地等大型主导产业企业的对接服务能力还需大力增强;五是办学资金压力较大,生均财政拨款还存在着不足,争取各类上级项目资金的力度还不够大,争取社会资金办学的成效不明显,等等。

上述这些问题和困难是我们建校60周年后深化改革再出发必须突破的瓶颈,要求我们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拿出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大浪潮中奋发向上、破茧成蝶。

二、2019年学校主要工作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60周年后深化改革再出发的重要一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深化体制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2019年作为 “支部建设年”“深化改革年”“落实年”和“服务年”,为推进新时代新福建新宁德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一)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办学治校的有机统一

持续推进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兴起“大学习”热潮,继续分专题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国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新思想学习同体制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地结合起来,推进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持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持续开展党建工作标杆学院和样板支部创建工作,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深入开展“党建+X”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改革创新、立德树人、校企合作、科研服务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将管党治党和办学治校责任延伸到最基层。强化基层党建基础保障,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让基层干事有动力、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落实党员干部“一岗双责”,打好整治师生身边作风问题攻坚战,深化细化实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师德师风等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进一步完善财务、采购、基建、教学、科研、学生资助等方面的制度,切实堵塞制度漏洞。开展“红色廉政诗文诵读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廉政文化在党风、校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大力弘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全面梳理和优化各类办事流程,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活动中心建设,构建师生“一站式”的服务,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师生满意度。

(二)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持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基本要求,积极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继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着力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实施“十大育人”体系,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实施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打造一批课程思政和优秀案例。成立校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深化易班网建设,培育建设易班品牌栏目,加强网络思政工作。

大力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增设特色体育课程和项目,进一步完善体育场所和设施设备,继续开展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监测。教育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鼓励开展晨练,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师生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加强美育教学和美育环境建设,进一步扩大公共美育课程覆盖面,加强文化艺术类通识课程建设,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继续推进“传播闽东之光”校园文化工程建设,改善校园美育环境。着力加强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第二课堂体系,组织开展校园劳动、教室宿舍内务劳动、手工制作、非遗传承、学工学农、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广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三)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高层次人才队伍

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和考评机制。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建立健全师德失范通报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工作的第一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开展新教师入职宣誓等师德教育模式,引导教师做“四有好教师”,当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先进推荐活动,组织开展“最美教师”寻访活动。

大力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加大教师对慕课、翻转课堂、智慧教室、小班研讨教学等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努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力支持教师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和访学研修,提升专业教师国际化水平。研究制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基层挂职锻炼,引导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考取国家倡导和认可的相关行业资格证书,提升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能力。

坚持引才聚智,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根据2018-2020年学校发展目标责任书,精准对标硕士点建设、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等相关指标的要求,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优先聘用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才或者团队,统筹推进各学科师资的整体发展,力争到2019年底,突破“百博”目标。

着力深化体制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制定《深化绩效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岗位聘任与考核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改进评价体系,树立鲜明导向,激活办学活力,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全力推进课堂革命,大力加强“金课”建设。把课堂革命作为教育教学改革最为重要的攻坚战,着力打造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类五大金课。在全校遴选一批金课,积极申报一流课程“双万计划”。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程、虚拟仿真案例(实验项目)、手机移动端(学习通)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加快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大力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按照“定位明确、建设水平高、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等一流专业建设指标要求,做好2019-2021年的一流专业遴选和建设计划,研究制定一流专业建设遴选的实施方案,挑选若干个条件比较成熟的专业申报第一批省级一流专业。对标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版的实施意见,着力深化推进“卓越教师”“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卓越医生”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等卓越拔尖人才培养2.0版的实施。

大力加强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建设。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和本科教学秩序整顿,严格教学过程管理,严肃课堂纪律,加强教风学风班风的日常监督检查,定期开展班风评比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力开展各类读书学习活动,推广晨练、晨读、晚自习、读书分享会、考研训练营、教师跟班答疑解惑等优良做法,加强学生实验实训环节,举办各类学科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大赛,构建集求知、学习、创新、实践为一体的关键能力培养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回归刻苦学习,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地求知问学,增长知识见识

提升教育交流合作水平。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争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一步巩固和推进闽台教育交流合作,推进闽台合作办学专业数量和学分互认,进一步促进双方师生的交流。办好闽港澳台青少年学生交流系列活动。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办学,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加强产业学院建设,加强方志人才专修班、三祥订单班等协同育人。

推进教育脱贫攻坚。落实省、市关于《教育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精准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推进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有针对性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推进顶岗实习等教育扶贫工作,加强附属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为地方教育补短板服务。

深化继续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政策支持体系,提高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加快构建继续教育优质师资团队、课程、项目,对接宁德教育、医疗、旅游和上汽、新能源、青拓等行业企业的继续教育培训,着力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闽东红色资源,打造既具有闽东特色又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培训品牌,增强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影响力。

(五)着力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服务能力

加强硕士点培育建设。瞄准硕士点申报和学科建设的目标要求,对照硕士点申报中有关省部级以上项目、平台、科研经费、高质量论文等方面的核心指标,精准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精准制定和落实具体对策,把任务落实到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硕士点负责人。做好联培硕士生的培养工作,确保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凝练好科研主攻方向。围绕应用性、师范性、地方性的办学定位,瞄准宁德“一二三”发展战略需求和教师教育、医学等学科特点,凝练研究方向,凸显科研特色,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新作为、新贡献。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培育计划、“服务地方行动”计划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项研究任务。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努力打造新的科研增长点。鼓励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用结合。

提升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质量。进一步做好高级别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新型智库等科研创新中心、平台和智库项目的申报。并加强对现有平台、基地、团队和智库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科研平台、科研创新团队的日常学术活动机制和考核评价奖励机制。

推进学术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监督检查制度,加强教师特别是导师以及硕士生、本科生的学术道德教育,严查学术造假、剽窃、抄袭等行为。加强学术生态建设,尊重科学规律,克服急功近利。

(六)着力加强工会群团工作

推进民主管理。认真做好教代会提案征集和落实工作,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二级学院教代会制度,积极推进教职工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继续开展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切实为教职工办实事谋福祉,帮助解决教职工实际困难,积极创新教职工文体活动。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服务保障工作,引导离退休干部适宜适度发挥积极作用,为学校建设发挥余热。

构建大统战的工作格局。支持各民主党派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在党外知识分子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活动。开展“我为建设新福建献良策”,支持党外人士在岗位建功、参政议政、建言资政等方面发挥作用。发挥省委统战部民族工作理论研究基地作用,加强统战理论和民族工作理论研究。

加强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持续开展“青年大学习”活动,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一马当先”知识竞赛,持续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各类活动的思想政治和价值引领。全面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提升第二课堂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加强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建设,强化学生干部教育,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推进“网上共青团”“青年之家”“学生之家”项目建设,更好地服务青年师生。

着力夯实学校事业发展基础

维护校园安定稳定。抓实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配合省市有关部门扫除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黑恶势力,加强校园欺凌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着力抓好食品安全、实验室安全、校园交通安全等公共安全领域突出问题的“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攻坚行动。加快“国防教育展厅”“禁毒宣教室”建设,加强各类安全教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课堂、报告会、学术论坛、学报、校园网站、新媒体、宣传栏以及各类学会、协会和学生社团等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深化第二届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多渠道争取教育经费,努力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抓住教育改革、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六卓越一拔尖等系列政策机遇,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类专项资金。把握好宁德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大力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广泛争取合作办学资金。强化预算管理,调整优化经费结构,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和检查机制,提高各项经费的使用效率,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宪法》《保密法》《国家安全法》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维护宪法权威。完善法律顾问、师生申诉、合同审核等机制,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开展保密工作自查自纠。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做好党务公开、校务公开等相关的信息公开工作。

加强教育质量监控和督导。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督导队伍建设,提升“督”和“导”的能力,探索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大数据,健全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督导、评价、反馈、结果应用、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质量信息反馈和持续改进环节。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稳步开展相关的专业评估和认证工作。

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信息化学习环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师生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

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加快医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争取学生活动中心等项目立项建设。着力加强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教学、实验设施建设。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资金支持力度稳步推进“一山一湖”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和校园环境整治工作,改善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学校发展新的起点上,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但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希望大家切实增强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朝着多科性应用型地方特色强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新福建新宁德建设中展现更大的作为。


上一条:聚焦主责主业 服务中心大局 凝心聚力开创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 下一条:徐姗娜当选福建省妇联主席 !下阶段和明年工作咱们这么加油干

关闭

地址:宁德市东侨经济开发区学院路1号   邮政编码:352100
Copyright &copy www.nd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0024257号
主办单位:宁德师范学院工会   电话:0593-2979187   传真:0593-2954127